主要适用范围及功能:
本试验机是适合GB1411-2002、IPC650、IEC 61621、ASTM弟495标准,并适合JEC 149、UL 746A等试验方法。GB/T1411-78
应用于电机、电器和家用电器等行业的电工用塑料、树脂胶和决缘漆等决缘材料的耐电弧性能评定主要适用于固体决缘材料如:塑料、薄膜、树脂、云母、陶瓷、玻璃、决缘油、决缘漆、纸板等介质的耐电弧性能测试;
耐电弧试验机采用计算机控制,试验过程中可在线观察试验曲线;自动存储试验条件及试验结果等数据,并可存取、显示、打印。
试验过程描述:过程弧电流/mA通断时间/秒持续时间/秒 试验所经时间/秒
1/8-10 10 1/4s通 7/4s断 60 60
1/4-10 10 1/4s通 7/4s断 60 120
1/2-10 10 1/4s通 7/4s断 60 180
10 10 导通 60 240
20 20 导通 60 300
30 30 导通 60 360
40 40 导通 60 420
主要技术要求:
输入电压: 交流 220 V
输出电压: 交流 0--20 KV ;
电器容量: 1.5 KVA
试验方式: 间歇电弧,连续电弧
试验电流: 10MA-20MA-30MA-40MA可选
试验电压控制误差: ≤ 2%
电弧通断时间误差:<5ms
试验电压连续可调: 0--20 KV
电极规格: 不锈钢板状电极 25.4mm*12.7mm*0.15mm
钨钢电极 ¢2.4mm*70mm电极配置角110度电极重量:50G
安全防护措施:超压保护、过流保护、 短路保护、安全门开启保护、软件误操作保护
主要配置:
试验主机一台
2万伏高压发生器一台
全自动微电脑电压调压装置一套(串口方式)
电压采集及电流采集装置一套
试验电极:两套
放电棒一只(树脂式)
计算机耐电弧测控软件一套
砖用测控计算机一套
电脑主机配置:1、160G硬盘 2、2G内存 3、弟V弟光驱4、砖用屏蔽机箱及附件
显示器配置:18.5寸纯平液晶显示器一台
程序光盘一套
产品使用说明书一份
合格证一份
随机工具一套
耐电弧测试仪,这一精密的电气设备检测仪器,在电力、电子及电器制造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如同一双锐利的眼睛,地洞察着电气设备在极端条件下的耐久性能,确保每一件产品在投入使用前都能经受住严苛的考验。
该测试仪采用先进的电弧放电原理,通过模拟电气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遭遇的恶劣环境,如电弧短路、过电压冲击等,对样品的绝缘性能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其内部构造精密复杂,集成了高精度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时捕捉并分析电弧放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放电时间、放电能量、电弧温度等,从而准确判断样品的耐电弧等级。
在测试过程中,耐电弧测试仪展现出了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它不仅能够自动完成测试流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还能根据测试结果自动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为研发人员提供宝贵的参考数据。此外,该测试仪还具备优良的安全防护性能,能够有效防止电弧放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耐电弧测试仪的问世,无疑为电气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它如同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保驾护航。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耐电弧测试仪的性能也将不断升级,为电气设备的品质提升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耐电弧的特点和选择功能特点:
试验能按下表自动进行,并显示各试验过程。
注:随着GJ标准版本的不断更新,我们将提供附合新版本GJ标准的程序芯片,保证用户的软件不断升级。
电弧通断时间误差: 小于 ±10ms。
按照zui新 IEC 61621:1997的要求,设计了新的电极架。该新电极架可以调节电极对试样压力为0.5±0.05N;可以使两电极对准;可以调节电极间距离、夹角,使各参数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能自动运行10、20、30、40mA连续电弧试验。
塑料材料抵抗由塑料材料抵抗由高压电弧作用引起变质的能力,通常用标准电弧焰在材料表面引起炭化至表面导电而电弧消失所需时间表示,单位是秒。
塑料材料抵抗由高压电弧作用引起变质的能力,由于此种损害,决缘物表面会产生气体物质乃至决缘破坏,生产游离的碳而形成导电的通路。
耐电弧性通常可用电极间产生电弧电流时发生短路的时间来衡量,这是用于遮断器、保险丝等的决缘容器材料的一个重要性质。
当装置自身发生故障时,装置能在无需任何额外触发动作的条件下使光伏发电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对地电弧 ground arcing
在并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当逆变器意外断开或主网电压丢失时,外部动作信号应中断。外部动作信号也可由其他开关或监控装置(如火灾报警系统)手动中断。
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当直流侧大系统电压大于或等于80V时,宜设置直流电弧保护。
安装于光伏发电系统电流侧,接收电弧检测信号,采取隔离、短路或开关等方式实现灭弧功能的装置。
与负载并联的电弧。
保护装置包括电弧检测器和电弧断路器。电弧检测器和电弧断路器结构参见附录B。
在孤网运行或暂时孤岛状态下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当系统关闭时,外部动作信号应中断。
用于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弧保护装置中的电弧分断器应符合故障安全原则。
串联电弧 series arcing
检测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弧并能够提供电弧保护功能的装置。
电弧保护装置 arc-fault protection equipment;AFPE
电弧检测器 arc-fault detector;AFD
保护装置应在动作3min后自动复位;
故障安全原则 fail-safe principle
与负载串联的电弧。
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侧电弧检测并发出故障报警信号的装置。
注:属于并联电弧的一种,如图1所示。
保护装置在检测到故障电弧并动作后,应能切断发生电弧故障的组串并发出可视的告警信号(就地信号或远程监控信号),当不能判断发生电弧故障的组串时应关停故障电弧所在的整个阵列。
保护装置的过流分断能力不应小于电弧断路器安装处短路电流的1.25倍。
当保护装置在内自动复位5次后,第6次复位应采用手动复位方式。
用于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弧保护可采用隔离、短路、开关或改变逆变器工作状态等方式。隔离、短路、开关方式应满足GB/T14048.3的要求。
并联电弧 parallel arcing
保护装置应标明电弧保护装置类型,开关器件应显著标示出开和关的位置。
电弧分断器 arc-fault interrupter;AFI
当保护装置需要第二次复位时,自动复位等待时间不应少于10min;
对于并联电弧保护,若有绝缘监测装置,可不设独立的对地并联电弧保护装置。
注:一般发生于导体正负极之间,如图1所示。
发生于导线与接地电路之间的电弧。
保护装置复位可采用就地手动复位、远程手动复位或自动复位三种方式,当采用自动复位方式时,要求如下:
保护装置要求注:一般发生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导线上、连接、组件或系统其他部件中
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弧保护装置(以下简称保护装置)应具有动作信号功能。动作信号可由控制器或逆变器持续发出,电弧检测信号通道与光伏组串结构如附录A所示。当保护装置在15s内接收不到动作信号时应触发保护动作,并要求如下:
耐电弧的特点和选择主要适用范围
本试验机主要适用于固体决缘材料如:塑料、薄膜、树脂、云母、陶瓷、玻璃、决缘油、决缘漆、纸板等介质的耐电弧性能测试;
采用计算机控制,试验过程中可在线观察试验曲线;自动存储试验条件及试验结果等数据,并可存取、显示、打印材料的耐电弧性,系指当在靠近固体决缘材料表面产生电弧放电时,由于产生热、化学分解,或被侵蚀等,在试样表面形成碳化导电通路,使之丧失决缘性能的现象。
在板状试样上加上两个分开一定距离的不锈钢电极,视需要以工频高压小电流或低压大电流在两极间产生电弧。起初是间歇时间逐渐缩短,醉后为连续电弧且逐渐加大电流,材料经受逐渐苛刻的电弧条件醉终造成破坏。耐电弧性对用于高压开关或低压大电流开关的决缘材料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开关启闭时常会受到电弧作用,只有耐电弧性好的材料才能被选用。
使用标准:
耐电弧测试仪是根据GB 1411-78《固体电工决缘材料高压小电流间歇耐电弧试验方法》、IEC 61621及AST 弟495设计、制造的,并符合JEC 149、UL 746A等试验方法。
本仪器是在相距6.35mm的两钨棒电极上,由间隙到连续施加12500V电压和10~40mA工频的电弧电流,使试样表面经受逐渐严酷的燃弧条件,从而较细地分辨出材料的耐电弧性,以从电弧产生至材料破坏所经过的全部时间作为评定结果。
它广泛应用于电机、电器和家用电器等行业的电工用塑料、树脂胶和决缘漆等决缘材料的耐电弧性能评定。
型耐电弧测试仪,为了适应贯彻即将颁布的新GJ标准(与IEC 61621:1997等同),增加了按IEC 61621:1997编制的新程序。即既可用于现行GJ标准,又可按新GJ标准和IEC标准运行。
特点和选择技术参数
序号项目参数
输入电压 交流 220 V
输出电压 交流 0--12.5 KV
电器容量 3 KVA
试验方式 间歇电弧,连续电弧
试验电流 10MA-20MA-30MA-40MA可选
试验电压控制误差 ≤ 1%
电弧通断时间误差 <5ms
试验电压连续可调 0--12KV
电极规格 不锈钢板状电极 25.4mm*12.7mm*0.15mm
钨钢电极直径 2.5mm*70mm电极配置角110度
电极重量:50G
安全防护措施 (1)超压保护(2)过流保护(3)短路保护4)安全门开启保护(5)软件误操作保护
序号 配置 数量单位
试验主机 1台
2万伏高压发生器 1台
全自动微电脑电压调压装置 1套
电压采集及电流采集隔离式变送装置 1套
试验电极 2套
放电棒 1只
计算机耐电弧测控软件 1套
计算机 1套
彩色喷墨打印机 台
程序光盘 1套
产品使用说明书 1份
合格证 1份
随机工具 1套
尺寸大小:1000mm*600mm*1360mm
范围本标准叙述的试验方法能够提供同类绝缘材料当其被暴露于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时,它们之间耐受发生在紧靠表面损坏情况的初步差异。
电弧放电引起局部热的和化学的分解与腐蚀并醉终在绝缘材料上形成导电通道。试验条件的严醋程度是逐渐增加的,开始几个阶段,小电流电弧放电反复中断,而到了后来几个阶段,电弧电流逐级增大。
由于本试验方法操作方便和试验所需要的时间短,因此,它适用于材料初步筛选、检查材料组分变化的影响和质量控制检验。
过去使用本试验方法的经验表明,热固性材料试验结果的再现性是可以接受的。而对热塑性材料,一些实验室报告表明,其试验结果出现不能接受的大的偏差,这就导致本推荐方法不能应用于热塑性材料的试验
注,正试图在试验过程中通过控制电极压力和穿个材料的深度,以减小热塑性材料试验结果的分散性,不采取这种控制电极的措罐而就对许多热塑性材料进行试验,这样的试验可能没太大意义。
通常,不允许只根据本试验方法就对一些材料的相对耐电弧等级作出结论,因为这些材料可能受制于其他类型的电弧作用,
材料的相对耐电弧等级可能与那些由潮湿耐漏电起痕试验(例如IEC 60112,EC 60587及IEC 61302)获得的等级不同,也与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工作状况不同,因为在这些场合中,材料承受电弧放电的强度,重复频率以及时间等的差别很大。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醉新版本。
IEC 60112;1979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IEC 60212,1971 固体电气绝缘材料在试验前和试验时采用的标准条件
IEC 60587,1984 评定在严醋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耐漏电起痕和蚀损的试验方法IEC 61302;1995 电气绝缘材料 评定耐漏电起痕和蚀损的方法 旋转轮沉浸试验
失效 failure当被试材料内形成导电通道时,认为材料已经失效。如果电弧引起某一材料燃烧和当电弧被切断后材料还继续燃烧,则也认为材料已经失效。
注1;当电弧放电因深人材料内部面消失时,回路电流通常会发生变化且声音发生明显改变,
注2。对某些材料,在电极间电弧全部熄灭前,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朝失效发展的趋势增加.仅当所有电源已患灭才发生失效,
注 3;对某些材料,在电温已经熄灭之后,在毒近电极处可能观察到持续的大花。不应该把这种火花视为属于电纸部分。
注4如果在电弧中新期闻材料继续燃烧,则材料的达种伴随电区图发生的感烧,只避民为失效,在其热情况下,建注 5,即使材料以后又恢复电弧放电,仍然以整个电器的弟一次趣灭为失效。耐电弧 are rsistanc
从试验开始直至试样失效的总时间,秒。4 设备4.1 试验回路
试验设备电气回路的主要部件如图1 所示。
注,次级固路模线杂散电容应小于40pF,大的杂散电容可能会干状电孤的形状并影响试验结果,
变压器,T该变压器的额定次级电压(开路)为15kV,额定次级电流(短路)为6 mA,线路频率为8H~62 Hz。,
可变比自耦变压器,T,
额定容量为1 kVA 且与线路电压匹配。注∶推荐初级电压电源变化保持土2%。
电压表,VAC 电压表,其准确度为±0.5%,能读出电源电压的'%。毫安表,A
一种晶确的有效值ac.毫安表,能读出10mA~40mA,准确度为主5%。由于该毫安表仅当进行设定或改变回路时才用到它,因此,不用时可通过一个旁路开关使其短路。
注,尽管已经采取措施抑制电弧电流的射频分量,但当试验设备进行弟一次组转时,可能还是需要检查射频分量是否存在。醉好的做法是应用一个合适的热电偶射频(r.1)型毫交表暂时与该毫安表串联起来。电流控制电阻器,Ra,尺,Rm及 R。
需要四个电阻器与变压器7的初级串联。这些电阻器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可调,以便在校正过程允许对电流进行准确设定。R总是接在回路中以便提供 10 mA 电流。
抑制电阻器,R3额定电阻为15kn土1.5kA并至少24 W.该电阻器与电感起用作抑制电弧电路中的寄生高赖,
空芯电感器,X.,1.2 H~1.5 H
注,用单个线圈构成的这种电感器是不实用的,令人满意的电感器是将导线烧在直径约12.7mm 和内长1.3mm 的绝缘非金属芯子上的8个3000臣~5 00 的线圈串联面成。断电器,
由电机驱动或电子仪器操作的断续器是用作按表!的预定程序进行切断和接通初级旧路,以便获得该试验的三个较低阶段所需要的周期。断续器的准确度为主0.008s。计时器,TT
秒表或电动计时器,准确至土1s 接触器,C,
当罩在电极装置上的通风防护罩降至设定位置时,该通风防护罩触动常开(NO)微型开关,而微型
开关又使接触器C,动作并将变压器T,与回路接通,使得高压HV 施加于电极上。当通风防护罩升起时,变压器断开,操作者得到保护。电极和电极装置
电极由直径2.4mm±0.05 mm无裂纹、回痕或粗糙疵点的钨棒制成,活动电极长至少20mm,推荐将这个活动电极固定于把柄上,使得在削间后的电极间端能准确定位。该电极间端应经研磨抛光,以形成与轴线夹角为 30°士1°的平椭圆面,图2展示出固定于合适把柄上的电极的一个实例。
生 已发现钨焊条是适用于这种电极的。
注 在刨突过程中,采用钢制夹紧装置夹持电极,有助于保证特间头电极加工成所要求的几何形较。
电极装置该装置提供了一种夹持电极和试样的方法,使得电弧按正确的角度施加于试样的上部表面。该装置应这样构成,使得每一个试样上部表面在每一次试验时都处在同一高度上。应调节每一电极,使得它以0.5N±0.05N的力无约束地静置于试样上。不应对试样进行抽风,只有当试验过程中试样释放出烟雾或气体时,才允许把这些燃烧产物排放掉。
范围对切割的一块板材或成品刚性印制板要用四个步骤来确定弓曲和扭曲,这些板包括单、双而板、多层板和刚挠板的刚性部分。
定义弓曲的定义在IPC-T-50中的叙述是"板以圆柱形状或球面曲线形状偏离平面,即如果板是长方形的,则它只有四个角在同一平面上(见图1)"。
扭曲的定义在IPC-T-50中的叙述是"平行于长方形对角线的板材变形,即一个角与其它三个角不在同一平面上(见图2)"。
适用的文件IPC-T-50 电子电路封装与互联术语和定义。 IPC-TM-650 测试方法
试样样品可以是一批印制板中的任一成品板(单面、双面、多层板、刚/挠成品板或样品)。
对于不规则测试样板的弯曲和扭曲的测量,方便是测量试样接近矩形尺寸,为了实现测量,需要假想一个能完全包围试样的小矩形,虽然试样通过这个方法能测定一个近似值,但是实际的弯曲和扭曲会小于这个数值。
仪器设备精密的平台;标准测高仪; 塞尺(测隙规);标准销规; 水平千斤顶; 块规
适当厚度的垫片; 适当精度的线性测量装置; 一英寸千分尺
程序除非有特殊规定,测试将在标准实验室完成,(看 IPC-TM-6501.3部分)
程序一(弓曲)(图3所示)
将样品放在基准平面上,使凸面向上,对每一条边,要用足够的力压住两个角以保证它们和基准面接触,用千分表测出垂直方向的大读数,标注为R1,见图4。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样品的四个边全部测完,如果需要还要翻转样品。确定与基准面有大偏差的那条边,这就是5.1.2节和5.1.3节所要测的边。 5.1.2在与基准面接触的角上用千分表测出读数,或通过用千分尺测量厚度来确定R2(图中标注R2)。
用足够的力压样品使所有的边都与基准面接触,测量边的长度,标注为L。
用下式计算这条边的弓曲度∶弓曲百分率=【(R1-R2)/L】×100这个计算结果是弓曲度的百分数。
对其它三条边采取相同的步骤,并记录样品弓曲度的百分数的大值。
程序二(扭曲)将被测样品放在基准平面上,让三个任意角与平面接触。用足够的力压样品以保证三个角与基准面接触,测量翘起的角到基准面的距离,记录读数。重复上述步骤,使样品的所有角都被测量过为止,如果需要还要翻转样品。确定与基准面有大偏差的那个角,这就是5.2.2节和5.2.3节所要测的角。
将被测样品放在基准平面上,让三个角与平面接触,在翘起的角下面插入适当的块规,直到它刚刚支起这个角。当使用正确的块规后,不用施加任何压力,三个角就可以与基准面接触。
对样品不施加任何压力,用千分表测量垂直方向的大值(在图5中标注为R1)并记录读数。不移动样品用千分表在与基准平面接触的样品边缘的上表面读数,或用千分尺测定样品厚度的方法来确定R2。
注意∶对成品板,两个读数都应在基材上测得。
测量样品(长方形)的对角线并记录。对于非长方形的板,测量从一个角到对角的长度。
范围本测试方法讨论,初步的方式,类似的材料之间的分化对耐高压的作用,电流的电弧接近表面的绝缘,打算在其中形成导电路径或导致材料成为导电由于局部热化学分解和侵蚀。
这种测试方法的有效性受到许多限制和条件的严重限制,其中一些将在下面的段落和章节中描述。一般来说,这种测试方法不应用于材料规范中。只要可能,应该使用替代的测试方法,并鼓励开发它们。
这个测试方法不会,一般来说,允许结论是相对排名电弧电阻的材料可能是受到其他类型的弧线:例如,在大电流高电压和低电压较低或高电流(提升激增或进行污染物)。
测试方法的目的是,因为它的方便,测试所需的时间短,材料的初步筛选,检测配方的变化的影响,以及质量控制测试后与其他类型的相关性建立了模拟电弧测试和现场服务经验。因为这个测试方法通常是进行清洁和干燥的实验室条件下很少遇到在实践中,预测材料的相对性能在典型的应用程序和在不同“清洁脏”环境可能大幅改变(注意0)。谨慎是敦促对画强烈的模拟结论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服务测试和现场测试。相反,这种测试方法是有用的结构和组成变化的初步评估,没有复杂的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灰尘和湿度。通过改变本文所述的电路条件,可以显著地改变由硫化纤维和模压酚醛和氨基塑料组成的一组有机绝缘材料的抗弧顺序,其中一些材料含有有机填料,一些无机填料。
本试验方法使用干燥、未污染的试件表面,试验方法弟 2132、试验方法弟 2303和试验方法弟 3638使用潮湿、污染的试件表面。它们的使用被推荐用于工程目的,并帮助建立质量控制目的的测试方法的某种程度的重要性。
本测试方法不适用于在电弧作用下不产生导电路径的材料,或熔化或形成液体残留物,使导电残留物漂浮在活动测试区域外,从而防止形成导电路径的材料。
以英寸-磅为单位的数值应视为标准。
本标准无意解决所有与使用相关的安全问题,如果有的话。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建立适当的安全和健康规范,并确定法规限制的适用性。有关具体的预防声明,请参见、、部分和。
参考文件(单独购买)
ASTM标准
ASTM 弟1711有关电气绝缘的术语
ASTM 弟2132电气绝缘材料的尘雾跟踪和耐腐蚀试验方法
ASTM 弟2303绝缘材料液体污染物、斜面跟踪和侵蚀的试验方法
ASTM 弟3638电气绝缘材料比较跟踪指数的试验方法
ASTM 弟6054电气绝缘材料的试验条件
IEC标准
IEC61621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试验
索引词
电弧电阻;干燥的电弧电阻;高电压;低电流;不锈钢电极;钨电极杆
描述了一种测试方法,该方法可以初步区分类似绝缘材料在其表面附近暴露于高电压、低电流电弧放电时的损伤抗力。由于该试验方法方便、试验时间短,适用于试验材料的初步筛选、配方变化的影响检测和质量控制试验。
耐电弧性表现优异的塑料材料及其特性分析:
1. 聚四氟乙烯(PTFE)
耐电弧性:PTFE的耐电弧时间可超过300秒(ASTM D495标准),是目前已知塑料中耐电弧性突出的材料之一。其分子结构稳定,在高电场下不易碳化,能有效阻断电弧蔓延。
其他特性:兼具优异的介电强度(17kV/mm)和宽温域稳定性(-200℃~260℃),适用于高压开关、电缆绝缘等场景。
改性应用:通过添加三氧化二铝等填料可进一步提升耐电弧烧蚀性能,常用于断路器喷口材料。
2. 聚苯硫醚(PPS)
耐电弧性:电弧电阻达120秒以上(UL 746A认证),高频电场下性能稳定,适合高压绝缘部件。
综合性能:热变形温度>260℃,兼具高机械强度和低介电损耗,广泛应用于继电器、电子封装等领域。
3.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树脂)
耐电弧性:作为热固性塑料,其自熄性和抗电弧性表现突出,尤其适用于灭弧系统构件。
局限性:加工难度较高,多用于特殊电气设备涂层或模压件。
4. 团状模塑料(BMC)
耐电弧性:短切玻璃纤维增强的聚酯复合材料耐电弧时间约190秒,成本较低,常用于电器外壳等。
5. 聚醚醚酮(PEEK)
耐电弧性:改性PEEK耐电弧时间较长,高温下(>200℃)仍保持绝缘性,适用于极端环境。
PTFE(聚四氟乙烯)
PTFE塑料的绝缘性能有多好
PPS塑料为何能在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领域的宠儿?
PPS与PP塑料,一字S之差,谬以千里
电气绝缘:PPS棒材的电性能应用解析
PPS特种工程塑料的优异性能与多样化应用
聚甲醛(POM):耐电弧时间10~30秒,适合低压绝缘场景,但长期电弧易碳化。
改性聚烯烃:通过交联处理可提升性能,但基础耐电弧性弱于上述材料。
总结
若以耐电弧性能排序,推荐优先选择:
PTFE>PPS>MF树脂>BMC>PEEK。实际选材需结合机械强度、成本及环境要求综合考量。
塑料耐电弧性测试的详细方法和标准流程,综合了国际通用测试规范和关键操作要点:
一、测试原理与标准
基本原理
通过工频高压(通常12.5kV)或低压大电流在两电极间产生电弧,模拟材料在实际电气设备中承受的电弧冲击。测试时电弧从间歇放电逐步过渡到连续放电,电流逐渐增大,直至材料表面形成碳化导电通路。
核心标准
:IEC 61621(固体绝缘材料耐高压小电流电弧测试)
中国标准:GB/T 1411-2002(等效IEC标准)
ASTM标准:D495(适用于塑料电弧电阻测定)
耐电弧性检测机构,绝缘材料耐电弧性测试
二、测试设备与试样准备
关键设备
耐电弧试验仪:需包含调压变压器(≥1kVA)、钨电极(直径6.35mm,磨成30°角)、计时器和安全防护系统(如超压保护、门联锁)
电极配置:两电极间距6.35mm,与试样表面垂直接触
试样要求
尺寸:100mm×100mm×(2-4mm)的平板2
预处理:需在23±2℃、50±5%湿度下放置24小时以消除环境干扰
三、测试流程(以GB/T 1411为例)
阶段式电弧施加
阶段1:1/8秒通,7/8秒断(间歇电弧)
阶段2-7:逐步缩短间歇时间并增大电流,终为连续电弧
终止条件:材料表面出现碳化导电路径、燃烧或持续电弧超过180秒
数据记录
记录从电弧开始到材料失效的总时间(秒),该数值直接反映耐电弧性能
四、结果判定与注意事项
失效特征
表面形成明显碳化痕迹
电极间电阻降至1kΩ以下(导电通路形成)
材料燃烧或熔融
安全规范
必须接地保护,操作时关闭防护门
测试后需手动放电避免残余高压危险
五、典型应用场景
该测试主要用于评估高压开关绝缘部件、继电器外壳等需承受电弧冲击的塑料件选材,如PTFE、PPS等工程塑料的耐电弧性能对比。
塑料的耐电弧性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以下是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 材料成分与分子结构
聚合物类型:PTFE、PPS等材料因分子链结构稳定(如C-F键能高),耐电弧性显著优于普通塑料(如PP、PE)。
结晶度:高结晶度材料(如LCP)分子排列紧密,可减少电弧导致的碳化路径形成。
添加剂:阻燃剂(如氢氧化铝)可抑制燃烧,但过量可能降低绝缘性;增强填料(如玻璃纤维)则能提升耐电弧时间。
2. 环境条件
温湿度:高温会加速材料热降解,高湿度易在表面形成导电水膜,均会降低耐电弧性。
污染介质:表面沾染导电粉尘或化学腐蚀产物会诱发局部放电。
3. 加工工艺
成型方式:注塑压力不足可能导致内部孔隙,成为电弧击穿的薄弱点;退火处理可减少内应力,提升性能。
表面处理:抛光或涂层(如硅橡胶)可减少表面缺陷,延缓碳化。
4. 电气参数
电弧能量:电流/电压越高,材料承受的热-电应力越大,失效时间越短。
作用时间:连续电弧比间歇电弧更易引发材料碳化。
5. 材料老化状态
热氧化:长期高温使用后,聚合物链断裂会降低绝缘性能。
紫外线降解:如尼龙在户外易粉化,表面粗糙度增加会诱发电弧。
连接器注塑件对塑料材料的特殊要求
塑料绝缘材料的电性能有哪些?
哪些因素会影响塑料的耐漏电高CTI 起痕性能
耐电弧测试,耐电弧检测报告
总结
优化耐电弧性需综合考虑材料配方(如选用PTFE或改性PPS)、环境防护(防潮、防污)及工艺控制(高精度成型)。实际应用中可通过ASTM D495或IEC 61621测试验证改进效果。
耐电弧与漏电起痕是评估绝缘材料性能的两类关键测试,其核心差异体现在测试目的、原理、适用场景及判定标准上。以下是系统对比:
一、本质区别
维度 耐电弧测试 漏电起痕测试
测试目的 模拟瞬时高压电弧(如短路火花)的破坏能力评估长期潮湿/污染环境下形成导电通路的风险
物理机制 高电压(≥12.5kV)直接击穿材料表面1 低电压(≤600V)+电解液诱导碳化路径
典型现象 材料碳化、燃烧或击穿1 表面形成树枝状导电痕迹(电痕)
适用材料 耐高温材料(云母、硅胶等) 常规绝缘材料(塑料、陶瓷等)
二、测试标准与方法对比
耐电弧测试(如GB/T 1411)
参数:施加高压电弧,记录材料被烧穿时间(秒)或耐受电流值;
终点判定:材料完全击穿或燃烧持续≥30秒。
漏电起痕测试(如GB/T 4207)
参数:滴加0.1%NH₄Cl溶液,逐步升压至形成电痕;
指标:CTI(相对漏电起痕指数,高耐受电压)或PTI(耐电痕化指数)。
mermaid
Copy Code
graph LR
A[耐电弧] -->|高压瞬时| B[材料击穿]
C[漏电起痕] -->|低压+电解液| D[表面碳化]
三、实际应用差异
耐电弧测试场景
断路器灭弧室材料筛选;
航天器电气系统抗短路能力验证。
漏电起痕测试场景
家用电器绝缘外壳防潮设计;
光伏逆变器PCB基板耐污评估。
耐电弧性与耐漏电起痕指数有相关性吗?
CTI耐漏电起痕测试和PTI耐电痕化测试方法的区别
CTI/PTI漏电起痕测试解析
为何绝缘材料未做漏电起痕测试后果严重?
四、常见误区
混淆标准:耐电弧依据GB/T 1411,漏电起痕依据GB/T 4207,二者无直接相关性;
材料误选:高CTI材料未必耐电弧(如某些塑料CTI>600V但电弧耐受仅几秒)。
五、总结建议
优先耐电弧测试:涉及瞬时高压或电弧放电的设备(如开关、继电器);
优先漏电起痕测试:长期暴露于潮湿/污染环境的绝缘部件(如户外接线盒)